氧化銅礦石浮選劑,捕收劑,起泡劑,生產中應用的方法有:
時間:2021-3-14 8:36:23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0次
生產中應用的方法有:
1.硫化浮選法
這是處理孔雀石和蘭銅礦這類氧化銅礦石的一種最簡單,最普遍的方法。硅孔雀石和赤銅礦的硫化比較困難,因此當礦石中氧化銅礦物主要為孔雀石和蘭銅礦時,可采用硫化浮選法。
硫化時硫化鈉用量可達1~2kg/t。由于硫化生成的薄膜不穩固,經強烈攪拌容易脫落,而且硫化鈉本身易于氧化,所以在使用硫化鈉時應分批加入。另外,孔雀石和蘭銅礦的硫化速度較快,故在實踐中進行硫化時常不需要預先攪拌,而將硫化劑直接加入浮選第一槽,根據泡沫狀態調整硫化劑用量。使第一槽出現明顯的抑制現象,而在第二槽呈現良好的礦化泡沫。礦泥中含泥較多時須加分散劑,一般用水玻璃。
捕收劑一般用丁基黃藥,或丁基黃藥與黑藥混合應用,浮選礦漿的PH值通常保持在9左右。若硫化鈉用量較少,不足以保持PH值時,在磨礦作業可加些石灰。硫化時加入適量硫酸銨、硫酸鋁或硫酸等有助于礦物的硫化,改善浮選指標。
2.脂肪酸浮選法
脂肪酸及其皂類捕收劑能很好地浮選孔雀石及蘭銅礦。當脈石礦物非碳酸鹽類的氧化銅礦石可以考慮采用此法。當礦石中含有碳酸鹽礦物或含有可被浮選的鐵、錳氧化礦物時,此浮選法將失去選擇性。
國外有混合應用硫化法與脂肪酸法的實踐。先用硫化鈉及黃藥浮起硫化銅及一部分氧化銅,以后再用脂肪酸浮選殘余氧化銅。例如,贊比亞的恩昌加選廠,處理的礦石含銅4.7%,加入石灰500g/t(PH為9~9.5),甲酚(起泡劑)為10g/t,乙黃藥60g/t,戊黃藥35g/t,硫化鈉1kg/t,棕櫚酸40g/t,燃料油75g/t,浮選精礦含銅達50%~55%。
3.酸浸—沉淀—浮選法
采用上述二種方法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時就要考慮采用較為復雜的方法。有時銅的化合物同疏松土狀或粉末狀的氫氧化鐵、氫氧化錳、硅鋁酸鹽等緊密結合,形成所謂“結合銅”這部分銅基本上不能用普通的浮選法回收。礦石中含有硅孔雀石、赤銅礦和結合銅時,采用水冶—浮選法易得到滿意的結果。
礦石磨細后先用0.5%~3%的硫酸稀溶液浸出,(對于某些較難浸出的礦石,浸出時需加溫到45~70℃),銅的氧化礦物便溶解生成硫酸銅,然后用鐵屑置換,使銅離子還原為金屬銅沉淀析出
CuCO3·Cu(OH)2+2H2SO4=
2CuSO4+CO2+H2O
CuSiO3·nH2O+H2SO4=
CuSO4+H2SiO3+nH2O
CuSO4+Fe=FeSO4+Cu↓
最后將金屬銅及不溶解于硫酸的硫化銅礦物一起浮起得到銅精礦。此法在實踐中已得到應用。但是,當礦石中含大量堿性脈石時,酸的耗量太大,成本太高,此法就不適用。實踐中還可用考慮采用氨浸法或浮選—水冶法!
4.氨浸法
用氨和碳酸銨的溶液為溶劑,在溫度為150℃,壓力約為1925175~2026500Pa,溶液濃度為12.5%的條件下浸出2.5h。氨和碳酸銨溶液對銅的碳酸鹽及氧化物的作用,反應如下:
CuCO3·Cu(OH)2+6NH4OH+(NH4)2CO3=2Cu(NH3)4CO3+8H2O
CuO+2NH4OH+(NH4)2CO3=
Cu(NH3)4CO3+3H2O
浸出的母液在90℃時通蒸汽蒸餾,即可將氨和二氧化碳分出,收集于水中待循環使用。而銅則呈黑色的氧化銅粉末從溶液中沉淀出來。
5.離析—浮選法
這種方法的實質是將粒度適當的礦石、煤粉(還原劑)、食鹽(氯化劑)按一定配比混合,加熱至700~800℃,生成銅的氯化物(CuCl2)從礦石中揮發出來,再被碳還原成金屬銅,富集于碳粒表面。然后以浮選方法將其與脈石分離。這種方法所得到的工藝指標較好,但成本很高,目前尚處于工業實驗階段。
聊城勝世化工,18363555366.